愛在馬拉威:走進學校 走出貧窮
2018/12/24
3169

    在非洲馬拉威,上學的隱形成本好高。你很難想像一個畫面:要參加一場大考前,孩子不是臨抱佛腳的背書,而是急著湊齊付考卷的費用,來取得入場的資格。

    貧困,紮實地阻斷許多孩子上學的路。從學費、制服、課本再到這些開銷,每月250元的台幣,足以支撐起一個孩子受教育的機會!

    下面是目前二位獎學金生Rosemary及Estery的故事,向一路默默支持的朋友們說聲謝謝,因為有您的支持,才有這些感動的改變。但我們也不諱言地坦誠,目前還需要更多朋友的加入,讓獎學金計劃能持續陪伴這些孩子走下去,看見充滿希望的未來。

 

上學是Rosemary唯一的希望

   

    Rosemary的母親六年前罹患癌症,父親很早就已過世。今年夏天,她正在準備中學入學考試之際,母親的病情卻加重了。她每天醫院和學校二頭跑,一邊溫習課業,一邊照顧媽媽,從沒聽她喊苦,更沒想過要放棄學業,慶幸的是她最後順利通過考試並錄取當地的中學。

    訪視Rosemary的時候我們聊起新學校的課程,只見她捧出一疊疊的報紙,待她翻開後才發現裡面藏的竟是她的新課本。原來,那是珍惜課本的她自製的保護書套,訪談過程,每一本裹著報紙的課本都被她緊緊捧在懷裡細心呵護著。
    

    那未來想做什麼呢?「想當醫生,想幫助病人。看到媽媽生病的模樣,很希望自己能做些什麼救她!」。在馬拉威,醫生仍是男性主導的職業。年紀小小的Rosemary不僅一肩背起照顧家人的責任,更難得的是獨立又有想法的性格,聽見她不服輸的企圖與志向讓我們既心疼又感動。

 

不願被低估的Estery

    Estery家中共有七個小孩,父親是佃農,靠著種植作物的微薄收入根本不可能讓所有孩子上學。於是,如同其他家庭一樣,男生優先,Estery只能眼睜睜看哥哥弟弟上學去。即使Estery曾去打零工,想辦法幫忙補貼學費及開銷,但打工賺的錢,依然不足以支應除了學費外,還有制服、考試費、書本費等所有費用。有了獎助學金的支持,讓18歲的Estery終於可以專心去上學,即將成為村裡少數「快要」念完中學的女孩。


    直到現在,依然有些男人會對Estery說,「妳已經不年輕了,別念書,快點結婚比較實在!書唸到最後,男人反而會覺得妳一定是『不聽話』的女孩,也不會娶妳的!」對於這樣的言論 Estery一改靦腆的模樣,眼神肯定的告訴我們:「女生的能力極度被低估,大家應該要給女生更多更多的機會。」父母在看到Estery上學後的改變,也漸漸認為女孩除了結婚好像可以有更多的選擇,而這樣的想法,也為Estery的妹妹帶來一絲改變的契機。 

 

地球另一端的「罔市」,努力尋找通往改變的路


    我們都聽過,早年台灣很多女孩被取名「罔市」,台語意為「勉為其難地養」,當時貧困的農業社會,男尊女卑觀念盛行,女孩普遍無法受教育,只被期待學做家務早早嫁人。而現在的馬拉威仍然有許多的「小罔市」,不論是堅持不放棄上學的Rosemary,還是不願被低估的Estery,從言談中可以看見她們全都努力想把握住每一個機會,要為自己和其他女孩尋找另一條通往改變的路。
 

【募集每月小額捐款 支持獎助學金計畫】

▋一起打造她的選擇:走進學校,走出貧窮!

 

nex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