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九零後社工心內話】我當社工,都是因為「媽媽」…
2022/09/29
1053

〔編按〕二十六歲的邱若盈,在畢嘉士基金會國內服務團隊擔任社工師,於「潮州幸福館」負責開展嶄新的樂齡服務—高年級運動班、拾味料理所;並號召熟齡人士接受培訓,成為失智長者幫手,彼此守護。九零後的年輕人,懷抱什麼念想,投入長者服務?聽她娓娓道出高中時遭逢的驟變,原來是從那時起,她便與社會工作結下不解之緣…
 

當問起為何想當社工時,若盈緩緩地說出:「高二時媽媽突然中風,所以認識了社工這個職業」。

 

回憶當時,「一瞬間事情就發生了,連搞清楚的時間都沒有……」,在親戚協助下將媽媽送醫,急診社工幫忙解釋要簽署的文件,若盈陪著媽媽完成手術、度過危急時刻。她苦笑說,當時一直覺得那是夢吧,等媽媽醒來就結束的惡夢。幸運的是媽媽恢復了意識,能與她對談,但新的現實是,媽媽失去行動能力,身體半癱。

 

若盈的爸爸在她小學時因心肌梗塞過世,媽媽持續做著建築工地的工作,母女相依賴地生活。沒想到,一個氣溫驟降的冬日,竟一夕帶來驟變。

 

當年,十六歲的女孩該有多慌張害怕?還好,在許多「社工」的協助下,接住了她。「那時候才知道有好多種社工,原來學校也有社工,還有機構社工……」,在社工們協助申辦社福補助及相關流程後,媽媽出院後入住養護機構,而若盈也在公益團體獎助金支持下,順利完成高中學業。

 

其實當時她曾想過高中畢業就去工作;但聽聞這樣的念頭,還在病床上的媽媽對她動氣,「把妳栽培到現在,妳不念大學做什麼女工!」若盈回憶,碰巧社福單位的社工當時在場,說明有許多助學金能申請,要她不要擔心;她說因著許多貴人幫助、還有媽媽的堅持,她才能穩定下來繼續前進。

 

「我媽要幫忙養育弟妹,所以家裡只讓她讀到小學……我還記得以前我念書,她很喜歡湊到我身邊,問我裡面的內容是什麼。也常帶我去書局,陪我挑書、買書......」若盈心裡明白,母親要她繼續升學是不希望自己的遺憾,變成女兒的遺憾,「她完全沒有犧牲我的權益,現在回想起來,我覺得我媽偉大到不行。」所以若盈總是不忘和媽媽分享,她看見的世界,還有學習到的知識。

 

兩人分享沒禁忌,連念社工系時修相關課程,「我還問我媽能不能當我這組的分析個案,她就說好啊,反正我要幹嘛妳都知道啊!哈哈」爽朗的笑聲,正也是遺傳自媽媽吧。

 

「我媽的心態蠻正面的,她覺得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參與女兒的生活,挺好的。每次我說要做什麼作業,她都會說那我可以幫妳幹嘛幹嘛。」從求學階段,到現在踏入職場,若盈和媽媽就像閨蜜一般,無所不談。

 

加入畢嘉士前,若盈在服務身障及長者的組織工作,負責推動身障少年社區共融。在第一份工作,她策畫系列活動,讓身障青年到社區咖啡館體驗做點心、沖咖啡,並和長輩一起互動。成功讓過往擔心身障青年外出的家長,看見孩子突破自我,也讓身障青年有機會接觸更多新事物。

 

「我很喜歡發想活動!當初會想加入畢嘉士,主要也是因為看到『社區』兩個字。規劃活動為社區帶來改變,我覺得對我來說,是很酷的工作!」笑稱自己坐不住辦公室的她,在基金會前往潮州鎮開辦新服務時,不怯生地與多個社區打交道,了解和挖掘服務對象。「我把自己當作是一張白紙,很誠心地向社區長輩介紹潮州幸福館的願景,同時也聆聽他們的建議與需求。」如何繼續讓更多潮州長者認識服務、培育熟齡者成為照顧幫手,一起在社區酷老樂活,是若盈和團隊此刻正奮力想要達成的目標。
 

問初入社會的她,如何排解壓力?若盈打趣地說,她的信仰就是媽媽,「每當遇到煩惱,我會跟機構的阿姨說,我遇到一些困難,想和媽媽通視訊通話。只要看她一下,說一下話」,就能獲得滿滿的元氣。

 

這位爽朗的大女孩,畢業後順利成為社工師,或許正如她所說,是「因為媽媽」。不全然是因為昔日的一切,讓她認識社工這份職業,而是我們總確知的:一位母親堅實的母愛,定能支撐著孩子,走在夢想實踐的道路上。

 


 

nex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