畢嘉士助馬拉威偏鄉幼兒園培訓師資,彌補學前教育不足
2022/02/15
2043

學前教育在臺灣和其它發達國家非常普遍,但在非洲馬拉威,即便政府已將早期教育列為國家脫貧的重要政策,然而礙於財政不足,設置社區托兒所的腳步,遠遠追不上實際的需求。為了不讓自己社區的幼童輸在起跑線,馬拉威偏遠鄉村「社區發展團體」於是想出了一個辦法:運用團體經濟收入自辦幼兒園。畢嘉士馬拉威團隊得知這些故事,深受激勵,決定助他們一臂之力。

 

畢嘉士籌辦為期八天的培訓課程,幼托照顧者獲得許多教學上的啟發。

 

學前教育為孩子成長提供有利條件

 

《巫醫、動物與我》這本書提到──在馬拉威流行一句話:「Mawa(明天)會是新的一天。」人們常用這句話彼此安慰,「如果不是明天,那就是明天的明天,如果還不是,那就是再一個明天。」在這個國家,所有事都是mawa。而只要在這裡住得夠久,就會知道馬拉威的mawa只會是更艱難的一天。

 

然而在感傷的同時,我們又常在馬拉威聽到像這樣的故事:年輕未婚的女子獨自撫養4、5名親戚小孩,或是一家養了10個小孩,其中5個是收養來的。在這個國家,人民即便入不敷出、三餐無法溫飽,把失去雙親的小孩接過來同住,仍是理所當然的事。寧願自己辛苦一點的「溫暖之心」一直是馬拉威最美的風景。

 

而這樣的互助情誼也處處展現在馬拉威的社區鄰里間。2020年畢嘉士培力Zawaya、Fiskani、Msiki三個社區發展團體、共50位農民學習「深植耕作」農法。三個團體的成員們不僅將習得的知識與技術帶回社區分享,後續更將團體共同收入用於幫助社區的孤兒、支持社區托兒所的運作。目前Zawaya、Fiskani、Msiki三個社區發展團體自發性成立的社區托兒所共計13間,照顧將近400名3至5歲的幼童。

 

畢嘉士馬拉威同仁得知這13間社區托兒所的照顧者幾乎沒有接受過幼兒相關培訓、能提供給幼童的授課內容受到限制,便決定今年協助辦理師資培訓並提供教材、教具,希望透過改善教學條件,進而保障幼兒學習品質。

 

 

參與培訓課程的幼托照顧者,學習以當地材料規劃課程。

 

用全村的力量扭轉弱勢孩子的未來

 

當一個國家開始推廣學前教育,未接受者在進入小學階段,在讀寫、算數、理解形狀、處理情緒、解決問題......這些方面的表現都會明顯落後於曾接受過學前教育的學生。畢嘉士馬拉威同仁說,「由於馬拉威教師不足,每所小學的班級人數都非常多,老師得照顧這麼多學生,其實已經沒有精力去幫助趕不上進度的學生,這些學生難以理解老師教的內容,以致於提不起學習興趣,課業成績深受影響。」

 

馬拉威婦女班達(Banda)慶幸自己的孩子能接受學前教育。她的孩子是一個四歲大的男孩,叫做史蒂文(Steven),她感激地說,「以前史蒂文非常安靜,內向害羞到不願意或無法正常與人互動,但是自從去了社區托兒所,他變得非常有活力,聽得懂我的問題也能夠回應。」當馬拉威政府無力廣設公托,社區用自己的力量接住這些學齡前的孩子。

 

接受為期8天的培訓課程後,社區托兒所的照顧者反饋獲益良多:「我們除了學會擬定教學大綱、研發教具,對於律動教學、認知教學、情感教育、人際互動.....也獲得許多教學上的啟發。」過去欠缺照顧發展遲緩幼兒的知識,在這次培訓課程也得到滿足:「經過這次培訓,我們知道面對遲緩兒要當一個耐心的傾聽者,要在班級建立一個支持網絡,更要與家長密切合作、提供家長照顧上的建議。」

 

早晨,孩子跟著照顧者牙牙學語,茅草屋傳出娓娓動聽的朗讀聲;日中,照顧者將鍋子裡熱騰騰的營養粥一一盛入碗裡,餵飽滿室的孩子。村民們自發成立的社區托兒所,雖然不是什麼溫馨舒適的建築,卻是一個充滿愛的地方。

 

支持>畢嘉士馬拉威關懷計畫

next